环保教案

时间:2025-05-22 13:02:44
有关环保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有关环保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保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保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来更有严重现象不断出现。环境污染轻则影响人体的健康与生命,重则影响人类的生存,影响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对于这些理应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更应该让下一代了解。开展此项活动,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同时又是对学生思想的洗礼。学生可以从了解环境污染到如何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

主题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结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然受到污染,遭到破坏的状况,增强保护意识。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作贡献的热情。

活动范围: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活动方式及准备:

1、社会调查,上网搜集,查阅书籍,社会实践。

2、课堂内以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

活动时间:

第一周:以组长为核心,确定研究主体,并分配任务,经过社会实践从各方面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周:前三天组内交流汇报,对信息进行整理,后两天,准备小组与全班信息交流,发布搜集信息的成果。

第三周:社会调查,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小组内研究讨论,拟定防治污染的方案,全班交流。

第四周:前两天以小组为单位,全校性的进行宣传;后三天,走入社去,做出宣传。

活动过程:

1、搜集资料

(1) 开一节班会“我们身边的问题”,同学们将焦点集中到环保这一问题上,于是确立本次研究主题“环保卫士在行动”,通过采访,询问等方式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危害。设定小题目:水污染,垃圾污染,空气污染,沙尘暴污染,噪音污染等。

(2)全组同学查阅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及防治的方法。

(3)每人利用课余时间,放学后走入家庭,走入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做好笔记。

2、资料汇总:以小组为单位,老师组织引导,最后,归纳为以下几种板块:

(1)按外表形式形态汇总。

(2)按人类的危害汇总。

(3)按防治的方法汇总。同学们搜集的热情很高,但在汇总的能力上需要老师的辅助。最终圆满的达成了任务。

3、回报形式;各小组同学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向全体同学汇报展示所搜集的信息及研究成果。此阶段,同学们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

(1) 研究垃圾问题的小组,以统计表的形式是打击指导,我们人类正在逐步毁灭自己的家园,由此也激起了同学们的环保热情。

(2) 研究土壤污染的小组,以小品的形式让同学们明白了污染的严重性。

(3) 研究水污染问题的小组,以倡议书的形式汇报,告诉大家防止迫在眉睫。]

(4) 研究空气污染的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在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中,将有关知识与大家同享,使同学们明确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各组同学的形式多样的汇报,使大家看到了地球的危机,从心里深处发出了保护环境的呼声。

4、做宣传:老师组织同学们从自愿出发,选定宣传方式,开展面向社会的广泛工作。

(1) 以小队形式进入每个班级进行宣讲。将搜集的内容制成小报做成主题期刊,放在校园展示。

(2) 以小组为单位进入邻居家进行宣传。

(3) 以中队为单位走上街头,公园,向路人,游人进行宣传。

活动总结:

(1) 学生自己进行本次活动的活动过程以及收获进行总结,并对他人和小组进行活动结果做出积极,客观的评价。

(2) 老师提出希望和倡议。

(3) 评价要点:

评 价 表评价方式参与活动方式活动表现活动收效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家长评 教师综合评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心底里了解了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为沙尘暴肆虐而担忧;为地球臭氧层的空洞越来越大而着急;更为日益强大的生意污染而愤怒。大家齐努力,向小猴一样抓耳挠腮的出谋划策,很是可爱。与此同时也设身处地,真切地,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大家积极性高,在这种很少经历的课程而忘我的投入。同学们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更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创造力有了多向的发展,活动受到了实效。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当然,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在活动进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凝聚力不强,归纳和总结能力有待提高,每个过程还需要老师的不断辅助才能完成任务。这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环保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幼儿认识到小鸟家的各种形态。

2、通过听、看、想、说、做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幼儿能够较成功的表现出自己对小鸟的家的真实感受。

3、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幼儿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幼儿对小鸟家的认识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组织好幼儿的各种表现活动。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挂图等。(我是一只小小鸟|感恩的心)二只曲子。

2、家长自备制作鸟巢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 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树林里 。

小朋友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小鸟家在哪?(在美丽的树林里,小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歌唱。)

二、新授过程: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1、教师播放《爱欢笑的小鸟》课件,让幼儿观看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幼儿感受小鸟的欢乐)

2、我们来看看小鸟为什么会这么快乐?(有家:美丽的树林、温暖的窝;有爸爸、妈妈所以幸福、快乐)

3、教师插入被砍得光秃秃的森林课件。

讨论:"呀!小鸟的家到哪儿去了呢?"(转折,引出小鸟失去了家)

4、思考:"小鸟为什么会没有家?""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出示遭到破坏的树林。(引导幼儿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5、看课件小鸟的家,知道鸟类各喜欢什么样的窝。

三、提出创作要求

1、老师为鸟儿设计这样一间小窝,"你们想为小鸟设计一个什么样子的家?

师:在坐的父母 ……此处隐藏2916个字……“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幼儿教育要尽早让这些21世纪的小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而且,这些启蒙教育应该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一天,孩子们正在晨间锻炼,一只塑料袋飘了过来,可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把它捡起。晨间锻炼结束后,我就设计了活动《一只塑料袋》,通过故事中捡袋子的小朋友和树妈妈的对话,来告诉小朋友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图片一张。

2.自制的垃圾箱两只,上面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3.各种垃圾如:纸张、酸奶瓶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塑料袋引出课题。

(1)请幼儿闭上小眼睛,教师手扔塑料袋,幼儿睁开眼睛,发现一只塑料袋在风中忽飞忽落。

(2)当小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教师指着小袋子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呆在这儿吗?它的家在哪儿呢?

2.教师讲述故事 《一只塑料袋》。

(1)教师轻声讲述故事:

一只小袋子,在风中飘飘洒洒。

一会儿,它落在草地上,一会儿它又躺在行人的脚下,一会儿它又挡住了路旁的小花。

小朋友跑过去,捡起了它。“小袋子应放在哪儿,才不会在空中飘洒?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小袋子摇摇摆摆,不会回答。

(2)教师提问: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3)幼儿讨论。

(4)教师继续讲故事:

树妈妈披着头发,指着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皮箱,那张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

(5)请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1)教师提问: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幼儿讨论、讲述)

(2)出示老爷爷捡了雪碧瓶、纸盒子的图片。

教师:“看!老爷爷在干什么?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教师小结:老爷爷捡的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出示自制的两只垃圾箱,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引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

(5)幼儿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6)师幼共同把垃圾分类并送入到相对应的垃圾箱中。

4.讲评、小结。

(1)教师:“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见了小袋子能把它捡起来,他做得对吗?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2)幼儿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不乱扔垃圾,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环保教案 篇8

一、目标

1、善于观察了解、感知不同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2、初步了解环境状况与人们的关系,知道一些环境污染的原因。

3、挂住周围环境,树立保护周围环境、爱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并乐意用自己的行为积极保护周围环境。

4、能积极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合理创造,有变废为宝的意识。

5、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生命与环境联系,体验同一手音乐演奏方法的不同所表现的不同性质与情绪。

6、会看图列式,初步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并会编题,能初步感受量的守恒。

二、主要活动安排

第一周

社会:城市美容师

艺术(音):勤快人和懒惰人

语言:造厂房

艺术(美):欢乐线条

科学(计):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艺术(音):问候舞

科学:能干的机器人

艺术(美):成人的劳动

健康:小小消防员

第二周

综合:我们周围的环境 综合:美丽的草原

故事:山坡哪里去了 数学:看图列算式

综合:美丽的草原 综合:宝贵的水

社会:我们喜欢的环境 美工:美丽的小区

第三周

故事:烟斗萨克斯 综合:报纸的烦恼

科学:垃圾哪里去了 数学:它们一样多么

歌曲:绿色的家 美工:变废为宝

体育:环保小卫士 谜语:编谜语

三、 环境创设

1)收集周围环境的照片、图片、明信片等,交流自己对这些环境的感受。

(2)布置“污染的环境”和“优美的环境”模拟对比区域,相互交流自己的认知。

(3)举办“爱护我们的家园”画展、

(4)举办“废旧物品制作”展览会

2、社会资源

利用周围的公园、植物园、田野、小区、公共设施等环境,引导孩子到各种环境中感知不同的环境及自己的感受、

家长工作:

1、请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古城风貌的照片,以及各地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关于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发面的故事和报道等。

2、请家长以身作则,爱护周围和公共场所的环境。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变废为宝”自制玩具的制作、展览活动。

环保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种植植物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2、给予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培养幼儿劳动技能。

3、鼓励幼儿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他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讲解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活动。

2、种植工具。

3、蒜头。

4、有关植树节的CD。

活动内容:

一、解植树节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教师:你们知道植树节的意义是什么吗?

二、观看CD。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植树节的视频片段,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完之后回答老师刚才问的问题。

教师请幼儿回答植树节的意义。

教师总结:指数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三、丰富植物园。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还小,还不能去植树,但是我们可以去保护小树,爱护小树。周末的时间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植树。

教师:虽然我们不能植树,但是我们可以去我们的植物园去种植其他的小植物,植树节的意义是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问题。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可以去种植园大蒜。

教师讲述种植的要求。

教师带领小朋友去种植园种植大蒜。

四、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再一次总结植树节的意义,同时总结种大蒜活动。

五、活动延伸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在父母的帮助下去真正的植树。

《有关环保教案范文锦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